最新实施日期:2020年6月15日 版本:A/2 修订号:2
目的
验证公司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为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确保本公司的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审核工作的策划与管理控制。
职责
3.1技术委员会部负责组织公司的内部审核作业;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
3.2 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对内审员的能力评定,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内审组成员。
3.3 公司内审员实施内部审核;
3.4 各部门接受审核组内部审核。
4. 工作程序
4.1内审员的能力要求
4.1.1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4.1.2有良好的质量和风控意识,有责任心、有耐心,能与公司各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
4.1.3熟悉理解认证标准、“认证认可条例”、“认可机构认可准则、规则、指南”的要求及公司内部审核程序的相关规定。
4.2内部审核的依据
4.2.1 ISO/IEC 17021和 IAF MD系列强制性文件的相关要求;
4.2.2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管理文件。
4.3 内部审核的频次和时机
公司对管理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时间间隔期不超过12个月,必要时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可以增加或减少频次。对涉及的各项活动(包括各领域)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内部审核。
4.4 本公司内部审核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采用集中式审核的方式。
4.5 内部审核的策划和准备
4.5.1 年度内部审核的时间安排
每年年初由管理者代表结合去年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内外部要求等情况,确定内部审核的频次及大概时间。
4.5.2 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管理者代表指定内审组长,组成内审组。内审组长组织制订《内审计划》,包括: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内部审核涉及的管理体系要求、内部审核时间安排、内部审核依据、要求和说明、日程安排和审核组成员及分工等,审核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公司各部门。
编制《内审计划》时应考虑:过程和区域的重要程度、上次内部审核的结果、认可机构的评审的结果及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的验证等内容。
4.5.3 现场审核准备
内部审核计划批准后,内审组长召集审核组成员会议,明确审核分工。内审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4.6 实施审核
4.6.1首次会议,参加人员签到,内审组长宣读《内审计划》;
4.6.2按《内审计划》进行审核,并在《内审记录》中做好记录,受审核部门应与内审员密切配合,确保审核活动如期完成;
4.6.3 内审员根据现场审核获取的事实,确定不符合项(体系文件不符合要求、活动或过程不符合要求),对照审核依据提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并经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
4.6.4 内审组在现场审核完毕后召开内审组会议,做出内部审核结论,编制《内审报告》,内容包括:
4.6.4.1 本次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
4.6.4.2 内部审核情况综述;
4.6.4.3不符合及其严重程度;
4.6.4.4前次内审及外审后纠正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4.6.4.5 内部审核结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及今后改进的建议)。
4.6.5 内部审核结果
4.6.5.1 现场审核结束后,召开末次会议,审核组长宣读《内审不符合报告》和《内审报告》,管理者代表对今后管理体系改进和纠正措施提出要求;
4.6.5.2内部审核结果(含不符合报告)分发相关部门,通报公司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内审组长负责整理将全部完整的内审资料报技术委员会存档;
4.6.5.3 当认可机构有要求时,公司宜向其提供内部审核记录。
4.7改进
4.7.1 在规定的期限内,不符合项责任部门应制订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实施纠正及纠正措施;
4.7.2 内审组对责任部门实施的纠正及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4.7.3 管理者代表将内部审核的结果和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5. 引用文件及记录表单
5.1 《内审计划》
5.2 内审记录》
5.3 《内审不符合报告》
5.4 《内审报告》